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,高等学校占有、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,其构成日趋复杂,管理难度越来越大。尤其是随着校际间的合并与调整、学校内部推行的后勤、财务、人事、分配等各项改革的深化,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。
但是,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,普遍存在以下问题,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很不适应。
一、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学校,存在着“重钱轻物”、“重建设,重购置,轻管理”的错误倾向,没有认识到管好固定资产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,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。错误地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,是一项简单的、具体的业务工作,无关紧要,看不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局性、系统性和复杂性。
二、管理体制不顺 多头、分散管理,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。管理机构不明确,不稳定,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。各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职责不清,权限不明。管理活动有的缺位,有的越位,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。
如图,各个资产使用部门、管理部门条块分割、各自为政,形成不同类别资产之间、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,造成统计难、分析难、决策难。
三、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规章制度不全,不能覆盖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;有的管理制度过时、陈旧,不适应新的形式;有的空洞,无实质性内容和可操作性。
四、管理基础不规范 管理基础不规范集中表现在:
1、帐卡不全,手续不严密,责任不落实,缺乏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;
2、存在大量帐外资产,一些学校资产流失现象依然存在。
3、家底不清,关键时刻犯难(清查难、统计难、对帐难);
4、基础信息不全,难以对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监控;
5、管理信息滞后,管理资料与现实脱节;帐帐不符、帐实、帐表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五、管理理念老化,管理方法陈旧,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,未形成合理有序的正常调配机制,闲置与短缺并存;未形成开放的开发利用机制,资产的潜在效能未得到充分挖掘。不愿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管理习惯。采用的往往是原来办学规模小、校区集中、资产总量小的情况下的管理方式,不少的学校仍然以手工方法为主管理固定资产。管理信息封闭,整理、沟通困难。管理效率低下。
近几年来,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,国内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,开发管理软件,使用计算机管理教学仪器、设备等,技术上有了一定的进步。但总的看来,这些软件实现的往往是对原来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,完成的仅仅是单一业务和专门用途资产的管理,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被动、滞后的局面。